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新时代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三重维度(3)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2 公平正义的法治保证 司法是维护健康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确保了要实现健康公平正义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并重,以及二者出现矛盾冲突

2.2 公平正义的法治保证

司法是维护健康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治确保了要实现健康公平正义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并重,以及二者出现矛盾冲突时程序公正的优先。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把健康权规定为公民权,这是首次通过立法形式来保障健康权的实现,体现了从法治体系保证了“人民性”健康权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在制度框架内实现人民健康各项权益。健康权包含三个层面,即民事权利、社会权利和基本人权。一是作为民事权利,《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条第一款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6]。这是从宪法层面保障“人民性”健康权的实现。二是作为社会权利,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履行义务,我国政府从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卫生制度、环境健康制度等社会层面保障健康权益“人民性”的实现。三是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从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第1款规定:“人人享有为维持他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在遭受失业、疾病、残废、寡居、衰老或其他不能控制的情况下丧失谋生能力时,有权享有保障。”[7]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二条规定“健康权是人人享有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权利。”[8]

3 健康需求的最大程度满足是“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现实指向

从现实指向看,健康需求的变化推进“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时代内容的更新。从革命战争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保护人民健康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健康从公共产品属性转向公共产品与私人健康产品的混合。从健康需求本身看,从重视生存型健康需求到以生存型健康需求、精神健康需求、社会完好性并重的三位一体的健康需求[9]。因此,必须出台与“人民健康”制度同步、同质的健康战略。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敏锐地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民生建设的一部分,健康已经融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之中。以“健康中国”为标志的战略部署与决策,在实践层面充分缓解健康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健康需求的矛盾,实现健康发展的平衡充分与人民群众美好健康生活之间的统一。

2012年出版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为健康中国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报告》中以构建“健康中国,多方共建,全民共享”为总目标,划分出2020年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基本10个具体目标和95个分目标[10]。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纲要》确立了未来15年“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战略主体、战略目标,明确以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为重点的健康目标任务,加快健康领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理念的转变,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大部署,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机构的保证。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15项重大专项行动。以上健康中国战略与行动的实施,表明在新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可以满足健康需求与健康供给之间的平衡,从而不断丰富“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时代特征。

4 健康的共建共享是“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有效路径

20世纪90年代,“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1]的方针,基本解决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短缺的难题。进入新时代,形成“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12]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卫生与健康方针是以“人民共建共享”为有效的构建与实现路径。共建是“政府—社会—个人”三者的共建,共享是“政府—社会—个人”三者的共享,体现着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公平正义的健康。政府在“人民共建共享”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社会在“人民共建共享”中起到资金、技术、智慧等要素的支持作用;个人在“人民共建共享”中起到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作用。从而,达成“政府—社会—个人”三者的共识,共同践行“人民健康”制度的“人民性”。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620/1672.html

上一篇:不会查健康宝就该拒之门外
下一篇: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健康与教育的阶层差异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