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健康与教育的阶层差异(5)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2 教育阶层差异的理论解释与干预研究 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学业成就均低于高阶层的同伴(Phillips et al.,2020;Dittmann 李春玲,2010)。与健康的

3.2 教育阶层差异的理论解释与干预研究

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学业成就均低于高阶层的同伴(Phillips et al.,2020;Dittmann & Stephens,2017; 李春玲,2010)。与健康的阶层差异类似,已有研究主要从个体技能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入手分析教育成就阶层差异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方案。个体视角的研究者主要关注高低阶层在与学业表现相关的技能方面的差异。例如,高阶层学生往往比低阶层学生具有更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能力(Hsin & Xie,2017)。相应的干预方案也关注提升低阶层学生的相关能力(e.g.,Schmitt et al.,2015; Vatalaro et al.,2018)。基于环境视角的研究主要关注高低阶层在物质资源和环境因素方面的差异(例如,学校和师资条件),该视角的干预研究也着眼于为低阶层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e.g.,Castleman & Page,2015)。

与已往仅关注个体或环境因素的研究取向不同,社会文化视角注重个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阶层特异性自我对个体经历的解释和行为的引导作用(Dittmann & Stephens,2017)。该视角从自我与环境匹配的角度,对低阶层学生的适应困难问题给出了新颖独到的解释(Stephens et al.,2012; Stephens,Townsend et al.,2019)。Stephens及其团队(2012)通过对数百位美国不同类型高校的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期望更符合高阶层倡导的“独立我”文化(例如,强调“表达自我”、“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等)。文化不匹配理论认为,高阶层学生所熟悉的独立我文化与高校中的主导文化相“匹配”,因此他们更容易适应大学生活。然而,低阶层学生由于其所熟悉的“互依我”文化(例如,强调对他人需求敏感,注重与他人的连接和与他人一起工作)与高校中倡导的独立我文化“不匹配”,因此低阶层学生容易感到迷茫焦虑、不知所措,进而损害他们的归属感和学业表现。

这些分析得到了进一步实证研究的支持。对于美国大学新生的纵向追踪研究表明(Stephens et al.,2012; Phillips et al.,2020),第一代大学生(即父母均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相比非第一代大学生(即父母至少有一方接受过四年制本科教育)持有更高互依型的上大学动机。例如,“上大学是为了毕业后更好地帮助我的家庭”“上大学是为了让家人骄傲”等。更高的互依型动机(与大学主导的独立文化不匹配)可以部分解释两年后学习成绩的阶层差异。另外,有实验研究表明,操纵低阶层大学生对学校文化(独立vs.互依)的感知可以影响他们对于学业任务难度的评价及任务表现的成绩(Browman & Destin,2016; Stephens et al.,2012)。当低阶层大学生被告知其学校鼓励“互依”文化时(例如,注重与其它同学及老师的连接; 注重合作研究等),他们会认为随后完成的测试任务更容易,完成情况也更好。

社会文化视角敏锐地指出了阶层文化差异这一相对隐形的因素对于低阶层学生大学适应的影响,并为减少教育成就阶层差异的干预项目提供了新思路。Stephens 研究团队基于社会文化视角开发了差异教育(difference education)干预方案(Stephens,Hamedani et al.,2014; Stephens et al.,2015;Townsend et al.,2019)。该干预通过不同阶层背景的高年级学生向新生分享自己大学经历的形式,帮助新生了解到社会阶层背景对于大学生活的可能影响(包括不同阶层背景学生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特定阶层背景的学生如何做才能获得成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忽视阶层背景的控制组学生(即,高年级学生在分享大学经历时不提及自身的社会阶层背景),接受差异教育的学生一年后有更好的心理健康和更多的学习投入。另外,差异教育通过提升低阶层学生的适应性行为(例如,主动找教授讨论)缩小了学业成就的阶层差异。社会文化视角认为,教育工作者不应忽视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对学生的影响; 相反,通过改变低阶层大学生对其所处环境的解释(例如,“我在大学的迷茫和不适应与我的阶层背景有关”)和应对方式(“像我这类人通过采取一系列行动可以获得成功”),可以引发长期的、自我强化的积极效果。

3.3 健康和教育领域的阶层差异对比

社会文化视角应用于健康和教育领域的阶层差异解释,共同点是强调不同阶层个体通过阶层环境形成的独特自我模式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区别于以往研究将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分开的做法。然而,对比健康和教育领域的阶层差异,也存在很重要的不同。

健康的阶层差异存在更明显的积极和消极评价标准,高阶层的环境和行为都比低阶层更健康(Adler et al.,1994)。同时,健康领域所关注的低阶层更多的是不利地位短期很难改变的底层社区或群体,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边缘化甚至污名化的低阶层,消极的健康环境和行为有可能成为他们群体归属或社会认同的符号(Stephens & Townsend,2013)。此时,要提高低阶层个体的健康水平,着眼于理解其自我模式和尊重其群体身份的方法,比简单地改善环境条件和教给他们技能更加重要。这方面,社会文化视角强调对阶层差异情境式的解释以及注重群体和文化层面分析的做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620/1673.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三重维度
下一篇: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低龄老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