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看健康与教育的阶层差异(6)

来源:健康必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与健康的阶层差异相比,教育的阶层差异研究更强调低阶层如何通过教育成功地向上进行社会流动,适应主流社会环境,进入中产阶层或高阶层。对于处在高等

与健康的阶层差异相比,教育的阶层差异研究更强调低阶层如何通过教育成功地向上进行社会流动,适应主流社会环境,进入中产阶层或高阶层。对于处在高等教育情境中的低阶层个体,造成他们学习成绩落后更根本的因素在于,低阶层情境所塑造的互依型自我与高等教育强调培养和发挥独立我的环境氛围不匹配(Stephens,Hamedani et al.,2014; Stephens,Townsend et al.,2019)。此时,要提高低阶层的学习成绩,需要让他们充分理解不同阶层背景对自我和行为的塑造如何影响了学业表现,然后通过调整自我和行为模式来更好地适应。这方面,社会文化视角所提出的文化匹配度分析和差异教育干预方法,比以往的解释和干预更有效(Townsend et al.,2019)。

4 总评与展望

社会阶层的社会文化视角,以其超越个体层面而注重群体层面和文化背景分析的特征,区别于以往的社会阶层理论视角,不仅可以解释社会阶层生产和再生产等宏观社会结构现象,还为健康和教育等领域的阶层差异分析和减少阶层不平等的干预实践,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心理方面的解释和方案,在推动社会阶层的心理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国急剧社会变迁背景下的扶贫工作和基于不同阶层的社会治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1 社会文化视角与健康和教育的阶层差异

社会文化视角的理论取向对未来开展缩小健康与教育阶层差异的干预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该视角在干预方面的核心观点是对阶层差异采取情境式的解释,而不是本质式的解释(Stephens,Hamedani et al.,2019)。这有利于突破社会对不同阶层的刻板印象和偏见,也有利于低阶层在包容地看待自己群体身份的同时,将“独立我”和“互依我”都看作一种可以利用的心理资源,在特定的情境中恰当地调整和运用合适的自我和行为模式,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Townsend et al.,2019)。这种将社会阶层看作文化,进而将文化看作可以利用的心理资源,对社会适应持建构性理解的观点,被研究者认为可以用来整合社会阶层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对解释和改善基于阶层的整体社会公正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Kraus et al.,2019)。

就我国的健康和教育的阶层差异问题而言,社会文化视角同样具有启发意义。我们的干预工作应在努力通过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和措施改善低阶层个体生活环境的同时,吸收借鉴社会文化视角通过差异教育等社会心理干预方法提升低阶层心理资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思路。然而,为在我国成功践行这一原则,研究者首先需通过跨文化或本土化的研究探明影响中国国民健康和教育结果的关键因素。例如,美国贫民社区暴力事件频繁,缺少健身设施,垃圾食品具有很高的可得性,肥胖问题非常严重; 中国贫困地区社会环境稳定,影响农村中老年人慢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足的累积(余成普,2019)。又如,在教育领域,影响西方学生学业表现的动机主要是个体导向的成就动机(例如,为满足自己的兴趣而学习); 而中国学生则更多受到社会导向成就动机(例如,为给父母争光而学习)的影响,这类动机会使中国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会导致更多的学业焦虑(Tao & Hong,2014)。探明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助于研究者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并为政策制定或资助项目提供理论依据。例如,有研究表明,在针对美国华裔注重教育并且看重人情、关系的特点而设计的乳腺癌患者干预项目中,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干预内容(提供医学知识和来自病友的社会支持)有效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Lu et al.,,2014)。

4.2 社会文化视角与社会公正视角

不管是健康领域还是教育领域的阶层差异,之所以受到较多关注,离不开社会阶层所隐含的社会公正和不平等问题。虽然社会文化视角对阶层差异采取情境式的看法,本身减少了社会对不同阶层的偏见,提升了低社会阶层的自我调适能力,从而有利于减少阶层不公平,但恰恰因此而忽视了高低阶层之间在掌握资源和机会等客观社会条件方面固有的不公平本身。因此,社会文化视角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首先,虽然社会文化视角为高低阶层在身心健康和教育成就等方面的差异提供了系统解释,但它并不能说明阶层差异产生的根源。其次,社会文化视角聚焦于具有阶层特异性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但未关注同一阶层内部的个体差异。另一与之相关的问题是,该视角忽视了低阶层人口为打破世代贫困、实现阶层跃迁而付出的努力(傅安国 等,2020;傅若云,傅安国,2020)。此外,该理论视角诞生于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美国,一个阶层分化明显且相对固化的发达国家。虽然阶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且长期存在,但在绝对贫困仍为主要矛盾的国家和地区,讨论基于社会文化视角的干预实践则显得过于超前。

文章来源:《健康必读》 网址: http://www.jkbdzzs.cn/qikandaodu/2021/0620/1673.html

上一篇:论新时代人民健康制度人民性的三重维度
下一篇: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低龄老人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健康必读投稿 | 健康必读编辑部| 健康必读版面费 | 健康必读论文发表 | 健康必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健康必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